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

书:pan.baidu.com/s/1Jy3aKM6ELzG_itjBs4SWVg?pwd=rj67

  1. 主要探讨内容:本书主要探讨的是企业在遭遇某种形式的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时为什么无法继续保持它们的行业领先地位。这里的企业指的是那些锐意提高竞争力、认真倾听消费者意见、积极投资新技术研发,但却仍然丧失了市场主导地位的管理良好的企业。
  2. “技术”的定义:本书中,“技术”一词值得是一个组织将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技术转化为价值更高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创新指的是其中某项技术发生的变化。
  3. 企业失败共同点:你最好的时候也是你最坏的时候,所有失败案例都具备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导致企业失败的决策恰好是在领先企业被广泛誉为世界上最好的企业时作出的。
  4. 良好管理可能导致失败原因
    • 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之间存在重大战略性差异。
    • 技术进步的步伐可能会而且经常会超出市场的实际需求,这意味着不同技术方法的相关性和竞争性会随着市场的不同和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 相比某些类型的新兴企业,成熟企业的消费者和财务结构更加倾向于看上去对他们具有吸引力的投资。
  5. 延续性技术与破坏性技术
    • 延续性技术:大多数新技术都会推动产品性能的改善,这些技术称为“延续性技术”,其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根据主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一直以来所看重的产品性能层面来提高成熟产品的性能。
    • 破坏性技术:至少会短期导致产品性能降低的创新。破坏性技术给市场带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一般来说,破坏性技术产品的性能要低于主流市场的成熟产品,但它们拥有一些边缘消费者(通常是新消费者)所看重的其他特性。基于破坏性技术的产品通常价格更低、性能更简单、体积更小等,而且通常更方便消费者使用。
  6. 市场需求轨道与技术改善轨道:在开发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以获取更高的售价和更大的利润率的过程中,供应商通常“过度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他们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超出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或消费者最终愿意支付的价格。
  7. 破坏性技术的其他两项重要特征
    • 破坏性产品在主流市场几乎没有价值的属性通常成为它们在新兴市场最大的卖点。
    • 相比成熟产品,破坏性产品一般更简单、更便宜,也更可靠、更便捷。
  8. 面临破坏性技术变革的管理者应遵守的原则:面临破坏性技术变革的管理者应该遵守这一原则,这一点至关重要。如果历史可以提供任何指导,相比从一开始就积极发展破坏性技术特性的企业,那些只在实验室里研究破坏性技术,等到符合主流市场的需求之后才对这种技术进行改善的企业,将无法复制前者的成功。
  9. 管理良好企业失败原因:管理良好的企业之所以经常遭遇失败,是因为推动它们发展为行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它们发展破坏性技术,而这些破坏性技术则最终吞噬了它们的市场。
  10. 良好管理原则适用范围:这也从更深层次表明,许多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良好的管理原则,实际上只适用于某些情况。
  11. 正确之举:有时,不采纳客户的意见,投资研发利润率较低、性能较差的产品,并且大举进军小型新兴市场(而不是主流市场)反倒是正确之举。
  12. 破坏性创新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破坏性创新并不涉及特别复杂的技术变革,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将成品元件组装在一起,但相比之前的产品,产品结构通常会变得更加简单。
  13. 破坏性创新发生可能性:破坏性创新并不能为主流市场的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因此这种创新首先发生在主流市场的可能性很小。相反,破坏性创新提供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产品组合,只有远离主流市场或对主流市场没有太大意义的新兴市场,客户才会重视这些产品组合的属性。
  14. 价值网络:价值的衡量标准在不同的价值网络中,衡量价值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事实上,每一个价值网络都会按照重要性的高低,对不同的产品性能属性进行排序。
  15. 破坏性技术侵入成熟价值网络:由于破坏性技术在侵入成熟价值网络之前,首先在新兴价值网络开始其商业化运作,因此需要用S形框架来进行解释。破坏性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都是在一个内部价值网络内,沿着自己独特的既定轨道来进行。当它们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足以满足另一个价值网络所要求的性能水平和特性时,破坏性技术就能以极快的速度侵入这个价值网络,并淘汰掉原有的成熟技术,以及使用这项技术的成熟企业。
  16. 成功企业管理者认识:实际上,这些成功企业的管理者由始至终都认识到,而且也遵循了五大基本的企业管理原则;而在与破坏性技术的竞争中铩羽而归的企业则选择忽略或抗拒这些原则。

这些原文观点或内容摘要涵盖了《创新者的窘境(全新修订版)》中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和思想。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